陕西铜川一宦官墓出土“玲珑玉带” 墓主曾侍奉景泰帝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铜川一宦官墓出土“玲珑玉带” 墓主曾侍奉景泰帝

    2018-08-22 0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量:
    语音阅读

     中新社西安8月21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21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铜川市境内清理了明内官监太监成敬墓,其中出土玉带一套20件。由正、背两部分组成,正面13件,背面7件。此外,还出土瓷器、金银、玉器、钱币及墓志、买地券等。

      考古专家认为,成敬墓中出土的玉带结构完整,玉质温润,雕镂精美,在陕西的明代墓葬中尚不多见。成敬墓中出土的这套玉带板,从形制分析,当系《酌中志》记载的玲珑玉带。

      据了解,成敬墓为带有斜坡墓道的砖室墓,由墓道、天井、封门、墓门及墓室组成。封门顶端树立汉白玉质墓志一合,志石与志盖用两道铁条箍住。

      汉白玉质墓志在陕西发掘的明代墓葬中还比较少见。汉白玉是明清时期主要用于宫室祠庙陵墓等建筑的高等级石材,成敬墓志能使用这种材质,专家认为应与其生前曾任内官监太监及侍奉景泰帝经历有很大关系。另外墓志用铁箍捆绑的做法,其制最晚在元代已经出现。明代这种做法已经成为定制。

      成敬墓是铜川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宦官墓葬,墓葬形制和结构不仅符合明代规定的葬制,同时还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例如,成敬墓规格虽合定制,但其中一座棺棺盖上面钉有3枚铁棺钉的葬俗却有地方特色。当地人在举行葬礼盖棺盖时,由死者的娘家人(死者为女性)或舅家人(死者为男性)在棺盖上钉3枚棺钉,俗称“三斧头”。由成敬墓中的迹象可知,当地这种葬俗最晚在明代就已经出现。

      此外,出土的白地黑花罐、白地黑花碗、黑釉罐以及茶叶末釉梅瓶,胎釉特征及装烧技法均有明代耀州窑器物特征,因此这些器物当为耀州窑烧造。

      专家表示,成敬墓是近年来在陕西发掘的比较重要的明代宦官墓,这对于研究明代葬俗、葬制以及耀州窑历史提供了资料。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