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遇见时代新韵
新浪微博
新浪看点
搜狐视频
网易订阅号
头条号
腾讯自媒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搜索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首页
文化大家
人物访谈
特别报道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新闻资讯
天下收藏
文化人物资库
视频新闻
在线杂志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岭南文化遇见时代新韵
2022-08-04 11:02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量:
语音阅读
【走进国家版本馆】
岁在壬寅,时值季夏,在羊城北部的山林之间,有着广州母亲河之称的流溪河千百年如一,清丽蜿蜒,静静地哺育和滋养。
在凝结着广州人无数情思的流溪河畔,由古朴庄重的青灰色建筑群组成的广州国家版本馆,日前在凤凰山脚下落成开馆。在同一方天地里,母亲河水与文明灯塔,青山翠谷与长桥卧波,竟能组合得颇为相得益彰,物我两忘。
走进广州国家版本馆时,天空正飘着毛毛细雨。以粤北五岭为造型的馆名石首先映入眼帘。“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几个金色大字铁画银钩,与五岭石很是相配。向前行进,就到了两端卷起,形似书卷的文沁桥。立于桥面,观远处凤凰山上的云山雾罩,真应了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意境。还未及馆舍,便美得叫人出神。
从空中俯瞰,铺开在山脚下的建筑群被一条清晰的轴线贯穿。一桥、一亭、一池、一阁,依次排列,井然有序。在文沁亭中放眼望去,视野开阔,天光照在文沁池的水面上,微风徐徐,波光粼粼。水面一角置有一方砚台,水中还有一抹绿色的倒影格外吸睛,这就是已有200多岁的二级格木古树。
参与设计广州国家版本馆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振辉介绍,为保护古树,广州国家版本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古树为中心,形成了格木亭,其中还设有旋转而下的阶梯。
曾立于山林之间的古树,如今化为建筑文化的基石,焕发新芽,更添了“植根中华”的新意,与文沁阁内保藏的上百万文化版本一起,存续文化底蕴,赓续中华文脉。远看青砖黛瓦的文沁阁,熟悉广州的人脑中总会生出几丝似曾相识。张振辉介绍,在设计过程中,他们从广州镇海楼、中山纪念堂和一众广东古代学堂、学宫中,得到了不少启发。
“我们这次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设计理念,融合中华制式与岭南特色,从礼乐格局、大国气象、岭南风物、地域气候等角度,对岭南传统建筑工法进行了现代化转译。”领衔设计广州国家版本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表示。
“传统的殿堂式建筑风格、清晰贯穿的主线,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殿堂式建筑的文化内涵。我们还借鉴了岭南骑楼的传统理念,用现代手法设计了风雨廊,通过它将整个建筑群落与园林串联起来。可以说,整个建筑群既处处传承体现岭南文化精神,又敢于创新运用现代材料、技术和审美观念,形成与时代的紧密契合。”何镜堂介绍。
何镜堂认为,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融合。广州国家版本馆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实践,是体现文化、地域、时代三者完美融合的作品。“可以说,整个建筑群就是版本馆的第一件展品。”他笑着说。
据了解,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以及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的一扇窗口,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推出了“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发展概览”等四个常设展览,以及“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时代留声 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等四个专题展。
位于文沁阁负一楼的“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展区,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和物联网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情景式的藏品信息展示。
其中,在“传世”多媒体板块,通过实物造型与投影技术相结合,展现了版本早期四阶段的形态;在“承扬”多媒体板块,地面仿活字印刷术的矩阵与仿纸卷弧幕联动,播放了影片呈现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在“雅集图”多媒体板块,以“窗”为元素,设计了大型LED屏,选择中国古代绘画中著名的“雅集”题材画作为创作内容,动态演绎了古代文人的文化交流场景,可使人们从中一窥中国古代版本形态;在“中华版本荟萃”多媒体板块,则采用了裸眼3D技术打造中华版本数字多宝阁,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华版本的十大类型。
而走进位于文沁阁5楼的广东非遗云浮石艺展厅,广州国家版本馆展陈的时代性扑面而来。印有“北京”字样的老式黑色提包、颇具年代感的老式收音机、分布着弹孔的行军水壶……不细看绝难以发现它们都是石雕作品。“这次展品反映的主题体现了时代变迁,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当下,希望能更好地映衬广州国家版本馆展陈的时代韵律。”展品创作者、广东非遗(云浮石艺)代表性传承人梁建坤表示。
据介绍,广州国家版本馆总设计藏量达2500万册(件)。开馆伊始,通过采购、接受捐赠版本、法定呈缴等多种方式,目前版本入藏量已达256万册(件)。其中收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余万册(件)。
馆内现收藏了“原大、原样、原色”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版本,收集了《四库全书》相关的《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正式出版物版本,“四库学”版本规模初具。广州国家版本馆还征集到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16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影印本62册,以及海外图书馆博物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等,基本收齐现存各类《永乐大典》影印本。馆内还完整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第二辑及第一辑的大部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
探访结束时,正值雨过天晴,落日的余晖斜照在文沁阁的屋檐,为这座本就大气古朴的文化殿堂,披上了一层金色“薄纱”,让它更显得格外恢宏与庄严。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最近更新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
【全程直播回放】“纯真·诗心——韩玉臣油画艺术与
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人大美育大讲堂”邀请吴
【新闻视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
“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相首都舞台大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生命的绿洲》精彩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泰腔现代剧《楷模村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中央台CCTV4中文国际新闻视频】“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
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场活动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马将平)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The 2023 Boao Forum for Asia “Co-building the Silk Road Civilization” Cultural Figures Art Exhibition Held in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名家新闻网
中国日报
光明网
中国网
凤凰网
网易
搜狐网
新浪
腾讯网
中国青年网
环球网
中华网
央广网
央视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艺术报
欧洲新闻联合网
欧联华文网
中国侨网
中青在线
联合早报
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文明网
求是网
文汇网
国新办
新京报
国际在线
参考消息
海外网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