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生活中的鲁迅
新浪微博
新浪看点
搜狐视频
网易订阅号
头条号
腾讯自媒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搜索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首页
文化大家
人物访谈
特别报道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新闻资讯
天下收藏
文化人物资库
视频新闻
在线杂志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走近生活中的鲁迅
2022-02-21 14:14
来源:中国日报中文网
阅读量:
语音阅读
广州大剧院的虎年开年大戏话剧《狂人日记》于2月18日至20日在广州大剧院演出3场,引来众多观众捧场。
提起鲁迅,我们脑海多半会出现这些词汇: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清醒、犀利、严肃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可曾想过他给妻子写信的爱称竟是“小刺猬”“小莲蓬”“乖姑”?爱情,真的能让一个不苟言笑之人,变得温柔起来。
要全面认识鲁迅,不可不了解生活中的鲁迅。阅读鲁迅的作品,品味鲁迅的家书,追寻鲁迅的情感,甚至了解他出席的饭局……都有助于理解鲁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的时代环境。
从家书看鲁迅温情的一面
在鲁迅的书信中,家书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部分。古人说“知人论世”,又说“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要全面认识鲁迅,不可不了解鲁迅的家事。
家书有助于理解鲁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的时代环境。《鲁迅家书》收录鲁迅致母亲信五十通,致弟弟信十九通,致妻子信七十八通以及致其他亲戚信三通。
因为鲁迅的经历和所处时代的特点,家书牵涉面广,内容丰富,人事丛杂,而鲁迅又是文字高手,家书中表现出来的浓淡轻重、委婉曲折,展现了一个身为儿子、身为丈夫、身为兄长真实且有温度的鲁迅。
《鲁迅家书》的作者黄乔生说,鲁迅一生,中年恋爱,老年得子,终于过上烟火气的家庭生活,总体上说是个“全”人。在鲁迅写给母亲的信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向母亲报告儿子的成长情况。
与爱人分享生活点滴
鲁迅和许广平的通信则记录了两人在恋情中的迟疑和抉择,兼以谈论世事人情。他们将这些信件按照年月顺序,编成《两地书》,分为三集:北京—北京,厦门—广州,北京—上海。
鲁迅在《两地书》序言中说:“我们以这一本书为自己纪念,并以感谢好意的朋友,并且留赠我们的孩子,给将来知道我们所经历的真相。”
他也发了一通感慨:“回想六七年来,环绕我们的风波也可谓不少了,在不断的挣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骂诬蔑的也有,但我们紧咬了牙关,却也已经挣扎着生活了六七年。”在他的眼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1926年,刚刚恋爱不久的鲁迅和许广平分居两地。鲁迅去厦门大学任职,许广平回到广州。两人只得通过书信一诉相思,在信件中鲁迅和每一个恋爱中的男女无二,乐此不疲地讲述着零零碎碎的生活小事,还不忘表明态度让恋人放心。
比如: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我不知乖姑睡了没有?我觉得她一定还未睡着,以为我正在大谈三年来的经历了。其实并未大谈,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渡(同‘度’)过豫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忧虑。”
“看现在的情形,我们的前途似乎毫无障碍,但即使有,我也决计要同小刺猬跨过它而前进的,绝不畏缩。”
“包裹已经取来了,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我看这样就可以过冬,无需棉袍了。”
“我是好的,能食能睡,加以小刺猬报告她的近状,知道非常之乖,更令我放心。”
“总之,我当择最稳当而舒适的走法,决不冒险,使我的小莲蓬担心的。现在精神也很好,千万放心,我决不肯将小刺猬的小白象,独在北平而有一点损失,使小刺猬心疼。”
鲁迅在厦大期间给许广平的信中,不光只有文字,还穿插有他亲笔手绘的素描图,还特意为许广平标注了“这里我住过的地方”,可见想与爱人分享生活点滴的“小心思”。
有家庭责任感,有热情,也有慈爱
读《鲁迅家书》,有助于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把握鲁迅在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感情和思绪。这些情感思绪,鲁迅不一定都在杂文散文诗歌中表达,但在与亲人的笔谈中,却自然流露出来。黄乔生说,从鲁迅家书中,可以看到鲁迅的强烈责任感和生活情趣。
鲁迅有家庭责任感,有热情,也有慈爱。他的一些名篇中有他自己和亲人的影子,小说如《故乡》《社戏》《弟兄》《伤逝》,散文如《父亲的病》《阿长与山海经》,散文诗如《风筝》《颓败线的颤动》等。他的杂文中也常常提到家庭、儿童教育的话题。
他的人生因为家庭、亲人而改变,因为家道中落而就读新式学堂,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而中断留学回国工作,因为要照顾母亲和弟弟的生活而下决心实现大家庭团聚,因为兄弟失和改变了生活状态,因为恋爱而离开自己多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为家庭生计而确定了晚年的写作内容和方式。
这些书也帮助你了解鲁迅
《鲁迅传》
鲁迅挚友许寿裳所著
《鲁迅传》为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传记作家、鲁迅的同乡挚友许寿裳所著。许寿裳是当之无愧的鲁迅精神的深刻的理解者,他用真切的事实和朴实的理解迅速找到了鲁迅精神的闪光点,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许广平当时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回忆之文,非师莫属!”
《鲁迅的饭局》
另一形式的鲁迅小传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研究专著中,这本《鲁迅的饭局》显得十分特别,全书以小品文的形式,以鲁迅二十多年来的饭局为线索,严谨梳理介绍其交往和生活、创作日常,轻松耐读,资料丰富,实属另一形式的鲁迅小传,读者可以从中窥见先生的真实一面,也能感受民国时期的真实社会风情。
《鲁迅草木谱》
以草木为线索,洞悉鲁迅内心世界
本书着眼于鲁迅微观研究。作者不仅广泛研读了鲁迅作品及研究论集,梳理出鲁迅作品中关于植物的线索,结合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而且将视野扩大到他的生平行迹,从细微处寻找其一生和植物的关联,洞悉其内心世界。在写作、思考的鲁迅形象外,挖掘了他对植物学的兴趣,勾勒了生活中少为人知的鲁迅形象,是研究鲁迅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有价值的史料。
《鲁迅的封面》
作为书刊装帧设计师的鲁迅
鲁迅一生亲自设计和指导设计的书刊封面逾百种,不少都是现代书刊装帧设计的翘楚之作,他缔造了现代文学最醒目的一批“门面”,今天看来“不但依旧生猛、强烈、好看、耐看,而且毫不过时”。《鲁迅的封面》探究了鲁迅的出版思想,也对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现代性进程进行了回望。同时,对民国时期文化事件亦多有涉及。
热爱美食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除了有着细腻情感外,也是一位极其热爱美食的生活达人,他享受美味,乐于分享。据《广州舌华录》记载,鲁迅先生在广州感叹“不想做名人了”,于是在253天里下了43次馆子。无论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厦门,每个居住过的城市都有他的“美食地图”,甚至还经常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探店”感受,他的日记里记录了大量美食名称和店铺。据统计,鲁迅在日记中提到的广州馆子,一共有25家,分别是北园、别有春、妙奇香利记、陆园茶室、大观园茶室、荟芳园、陶陶居等。
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有一件特殊的藏品是许广平记录的菜单,记录了1927年11月到1928年6月间,鲁迅每日吃过的食谱。从中可见,鲁迅先生每日的食谱十分丰富,而且荤素搭配十分合理。
鲁迅先生关于美食的轶事也非常多,比如因为爱吃甜食,患了龋齿在看牙医后,还奖励自己一份稻香村饼干。在鲁迅日记中有如此记录:“三日午前与部中人十余同赴董次长家,速其至部视事。午后赴王府井牙医徐景文处治牙疾,约定补齿四枚,并含漱药一瓶,共价四十七元,付十元。过稻香村买饼干一元。”(1935年5月)
治牙回家途中还要坚持买点心吃的日常,让人看到了一个可爱的鲁迅。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最近更新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
【全程直播回放】“纯真·诗心——韩玉臣油画艺术与
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人大美育大讲堂”邀请吴
【新闻视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
“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相首都舞台大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生命的绿洲》精彩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泰腔现代剧《楷模村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中央台CCTV4中文国际新闻视频】“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
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场活动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马将平)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The 2023 Boao Forum for Asia “Co-building the Silk Road Civilization” Cultural Figures Art Exhibition Held in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名家新闻网
中国日报
光明网
中国网
凤凰网
网易
搜狐网
新浪
腾讯网
中国青年网
环球网
中华网
央广网
央视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艺术报
欧洲新闻联合网
欧联华文网
中国侨网
中青在线
联合早报
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文明网
求是网
文汇网
国新办
新京报
国际在线
参考消息
海外网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