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人物 11月8日(记者 张东立) 今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50年来,中国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履行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景峰
1994年,景峰作为当时国家教委的青年干部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研修。1992年-1997年,他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世界遗产大会,结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人。1997年,30多岁的景峰离开北京,前往巴黎,担任世界遗产中心项目专家。
世界遗产中心是成立于1992年5月,它的主要职能是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这么一个秘书处。公约就是国际公法,这个秘书处的职责就管每年比如说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会议,管理世界遗产基金,还有对申遗以及已经申遗成功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监测。”
说到申遗,景峰很自豪,这个精简的中国词,短短两个字,浓缩了“申请加入世界遗产”的精髓,景峰开玩笑说,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术语,“著作权”属于他。
申遗英文的原名是submitting world heritage nominations,提交什么提名,把这些早期的文件,包括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这些都要翻成中文。所以我当时1989年夏天,就把这个叫什么submitting world heritage nominations琢磨了半天,就浓缩为中国方块字两个字,叫申遗”。
景峰与世界遗产中心同事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4天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第一个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从那时起,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迎来了长足发展。
我们加入联合国,应该说为中国创造了比较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外部环境,这样也带动了后来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我做的第一个申遗项目就是黄山申遗,是在1989年的夏天,后来1990年申遗成功,应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黄山申遗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应该说世界遗产从无到有、从少变多,中国完成了由文物保护到大范围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性的跨越。比如举几个例子,第一批是长城故宫这样非常耳熟能详的文物古迹的保护,到后来我们发展到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比如说文化景观的保护,大的这种文化线路的保护,我们丝绸之路,它是第一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跨国这么一个申遗合作。后面的系列的跨国申遗项目也正在进行之中。”
景峰线上出席世界遗产专家会议
入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4年来,景峰见证了中国世界遗产从6处到56处的飞跃,目睹了中国对世界遗产事业发展的贡献,也感受了中国对以联合国为旗帜的主流多边合作的重大作用。
我(刚开始)做的时候,中国在世界遗产领域是第30位左右,6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到现在中国有56处,居世界第一,就是说和意大利平行的。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到现在36年,中国在世界遗产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比如说丝绸之路,比如后来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更多的我觉得它促进了地区和国际的这种文化合作,应该说是在中国带动了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儿。同时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者以联合国整个体系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景峰在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合影 (前排中间戴黑色口罩者)
景峰认为,50年来,在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领域,中国和联合国的合作非常成功。中国也由过去的逐渐适应国际理念,转变为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们和国际上这些有名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和研究修复中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这些国际组织以及亚洲国家的合作,在2004年举办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2005年举办了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后面又举办了比如今年夏天刚刚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同时也陆续出台了比如说西安宣言、绍兴宣言、杭州宣言,以及今年福州宣言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文件,特别是修改完善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责编:张彦、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