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族复兴 促进人类进步 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浪微博
新浪看点
搜狐视频
网易订阅号
头条号
腾讯自媒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搜索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首页
文化大家
人物访谈
特别报道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新闻资讯
天下收藏
文化人物资库
视频新闻
在线杂志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服务民族复兴 促进人类进步 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08-23 10: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阅读量:
语音阅读
外交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揭示历史规律,把握时代大势,擘画未来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篇章,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
一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从九个方面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历程的经验启示。关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立志民族伟大复兴,胸怀人类前途命运,致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主张、总体目标和根本原则,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实现路径。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中的国际宣言,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美好未来不懈奋斗的责任担当,为踏上新征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树立了旗帜、明确了方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重要历史意义和深远世界影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之集大成,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以下鲜明特性:
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国智慧,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
时代性。任何科学思想都是对时代之问的回答。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显著上升,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中国与世界共同利益、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疫情再次说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走出疫情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一同走出疫情。在病毒威胁面前,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实践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积极倡导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全球治理观、全球安全观、发展观、生态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发生后进一步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大倡议,我国发起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援助,推动疫苗成为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我国积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技术支持、人员支持,建成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些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包容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是一个生机勃勃、开放包容的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求同存异、包容发展、加强合作、谋求共赢,维护和拓展各自正当国家利益,并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各国应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为打造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基础,最终实现人类共同根本利益。
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挥了引领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理解、支持和认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就“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和总路径,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进一步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在联合国、世界卫生大会、二十国集团等会议上提出一系列主张倡议,使这一重要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载入党章和宪法,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和睦、和谐,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彰显了中国外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意志和不懈追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国已提出同多个发展中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倡议,亚洲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等应运而生,建设成就斐然。习近平总书记在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今年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大倡议,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数字治理、生态环境等领域深入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得到广泛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项多边决议或宣言,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积极效应和重大影响,凝聚了广泛国际共识。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不少国家政要、学者公开撰文支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模式、探寻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发展之路和治理之道,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于全球治理的重要思想,为解决人类团结抗疫面临的包括疫苗供应在内的一系列紧迫问题提供了正确方案。
三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发出的重大倡议,是我们党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之一。外交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接续奋斗,努力开创对外工作新局面。
立己达人,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世界担当。“计利当计天下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履行大国大党责任,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没有采取殖民他国、阶级压迫、单纯资本驱动等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传统路径,而是依靠自身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新道路。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这样的天下情怀一以贯之。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团结世界上一切维护和平、支持发展、追求正义的进步力量,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走深走实。
合作共赢,大力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的强权政治、丛林法则,核心内涵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要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之路,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平道路。深入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中俄战略协作高水平。管控分歧,聚焦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对美方损害我国利益言行坚决斗争反制。中欧要坚持和平共处,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对话协商,增进互信,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推动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巩固深化平等、开放、合作为特征的伙伴关系网络。
开放包容,不懈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双多边场合进行深刻阐释,体现了中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守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各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最大公约数。维护和平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各国要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发展是第一要务,各国要同舟共济,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公平正义是改革和完善国际秩序的根本要求,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并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的形式丰富多彩,没有固定模式,也不存在标准答案。
汇聚合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合作平台。我国已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377列,发送7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3%、52%,再创新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居世界首位。未来10年,我国累计进口商品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望充分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出的巨大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开放合作支撑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自身发展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健康、数字、绿色丝绸之路等新增长点,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继续推进区域及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安全和稳定。“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我们不排斥其他国家提出好的合作计划,希望它们落到实处,多为发展中国家创造就业和福祉。
勇于担当,主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持续蔓延,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治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上升,迫切需要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我们应着眼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调整演变,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们坚决反对以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的“伪多边主义”,反对用少数几个国家制定的所谓“规则”取代普遍认同的国际法,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深入参与应对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持续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倡导对话弥合分歧,谈判化解争端,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
敢于斗争,坚定捍卫国家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的征程上,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同个别国家攻击抹黑我国政治制度开展针锋相对斗争,坚决挫败其挑拨离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图谋。在台湾、涉港、涉疆、涉藏、涉海、涉疫、人权等重大问题上,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合法权益,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乘势而上开山河,风雨无阻向前进”。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外交战线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奋发有为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23日 11 版)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最近更新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
【全程直播回放】“纯真·诗心——韩玉臣油画艺术与
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人大美育大讲堂”邀请吴
【新闻视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
“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相首都舞台大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生命的绿洲》精彩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泰腔现代剧《楷模村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中央台CCTV4中文国际新闻视频】“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
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场活动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马将平)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The 2023 Boao Forum for Asia “Co-building the Silk Road Civilization” Cultural Figures Art Exhibition Held in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名家新闻网
中国日报
光明网
中国网
凤凰网
网易
搜狐网
新浪
腾讯网
中国青年网
环球网
中华网
央广网
央视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艺术报
欧洲新闻联合网
欧联华文网
中国侨网
中青在线
联合早报
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文明网
求是网
文汇网
国新办
新京报
国际在线
参考消息
海外网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