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故城大运河郑家渡口发现民国年间码道
新浪微博
新浪看点
搜狐视频
网易订阅号
头条号
腾讯自媒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搜索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首页
文化大家
人物访谈
特别报道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新闻资讯
天下收藏
文化人物资库
视频新闻
在线杂志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河北故城大运河郑家渡口发现民国年间码道
2021-08-10 10:16
来源:新华社
阅读量:
语音阅读
新华社石家庄8月4日电(记者王民)近日,文物部门在河北故城县郑家渡口进行运河挑水坝构造勘探时,发现一段10余米长、2米宽的民国时期码道。
码道,是运河大堤上连接码头的道路。这次勘探的目的主要是探明故城县大运河郑家渡口2号挑水坝的构造,同时发现了这段码道。这段河道左岸共有6个挑水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段码道沿运河大堤坡面由底到顶呈斜上走势,码道路面由青砖立砖铺成,像搓板一样起到防滑作用。
故城县文保所所长姜玉岭介绍,过去郑家渡口的下水货物多为煤炭和竹器,将木板搭在船和码道之间,由人力或推车将货物沿码道运向大堤顶部。当年的码道实际应有4米宽,被掩埋后暴露的只有2米宽。
同时,文物部门基本探明了故城大运河郑家渡口2号挑水坝的构造以及挑水坝与运河河底的关系。姜玉岭说,挑水坝的作用是减缓水速,降低河流对大堤的冲击,从而保护运河主堤。2号挑水坝的最底部发现沙土层,说明挑水坝是在运河老河道河底基础上建起来的。沙土层中发现10余根柏木桩,再往上是一层三合土加一层碎石碎砖,层层叠叠筑成了挑水坝。
据介绍,这次勘探可探明郑家渡口古码头的规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2号挑水坝底部维修加固方案,将前人留下的运河土工遗迹更多地展现给世人。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最近更新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
【全程直播回放】“纯真·诗心——韩玉臣油画艺术与
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人大美育大讲堂”邀请吴
【新闻视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
“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相首都舞台大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生命的绿洲》精彩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泰腔现代剧《楷模村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中央台CCTV4中文国际新闻视频】“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
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场活动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马将平)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The 2023 Boao Forum for Asia “Co-building the Silk Road Civilization” Cultural Figures Art Exhibition Held in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名家新闻网
中国日报
光明网
中国网
凤凰网
网易
搜狐网
新浪
腾讯网
中国青年网
环球网
中华网
央广网
央视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艺术报
欧洲新闻联合网
欧联华文网
中国侨网
中青在线
联合早报
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文明网
求是网
文汇网
国新办
新京报
国际在线
参考消息
海外网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