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叶小钢:用多彩音符传播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情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全国政协常委叶小钢:用多彩音符传播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情

    2021-03-12 09:35
    来源:人民网
    阅读量:
    语音阅读

    为时代放歌,为祖国喝彩。以优秀的文艺作品讲述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彰显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本期我们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讲述“十四五”期间如何充分发挥中国音乐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独特优势,用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推出更多记录新时代、刻画新时代、呈现新时代的艺术佳作。

    奏响奋进新时代、激励新征程的昂扬旋律

    人民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在您看来,应当如何加快推动中国音乐繁荣发展?

    叶小钢: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需要全体音乐工作者共同努力,把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传播以及音乐评论等工作做好、做深、做精、做大,敦促我们整个行业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要旨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式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网:“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中国音乐家协会将如何发力,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叶小钢:我国音乐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肩负着以更多优秀作品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责任。“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创作推出一批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展现好广大群众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努力和奋斗,打造更多彰显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的优秀力作。

    我们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这个时代呼唤真正表现中国人民气质、内涵、精神风貌的文艺作品,也需要我们音乐工作者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以艺术力量凝聚国际共识,助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

    用音乐展现中华民族深厚自信的神韵丰采

    人民网:这些年,您一直走在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的最前线。在与世界顶级乐团、剧院合作过程中,您对“推广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又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叶小钢:作品还是要站得住、写得好,写得不好生推也没有用,这是我感受最深的。怎样的作品算写得好呢?第一,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二,符合人类听觉接受的规律;第三,在符合这些规律的同时,音乐上必须要有新东西,对世界来说就是中国特色。

    一个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作曲家,一定是对于自己的本土语言文化有着深沉的爱和融入血液的了解。让中国的作曲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推动文化发展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正确道路。

    人民网:您认为,中国音乐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叶小钢:核心竞争力就是当代中国的中国特色。音乐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其实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语境和方式。中国音乐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有非常深刻的民族音乐根基和烙印。将中国元素揉碎后化入音乐之流,让音乐自然散发出一种中国气质,让世界通过作曲家笔下的民族音乐语言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种使命感指引了中国音乐家们前进的方向。所以,坚持中国特色对中国音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网:如何充分发挥中国音乐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独特优势?

    叶小钢: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用交响乐这种国际通用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沟通上没有困难,理解上也没有困难,能够让外国听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忆深刻。当情感幻化成音乐的时候,听众能体会到感人至深的力量。我相信,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域,它的音乐只要是优秀出众的,就能够打动全世界的听众。

    软实力需要硬功夫 让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人民网:《2020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超过6.07亿人,用户普及率高达71.1%。借助网络技术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对中国音乐还将产生哪些变革和影响?

    叶小钢:一场音乐会现场能容纳上千人,现在通过网上直播,几十万、几百万人可以同时在线观看,让场外观众也能有机会“身临其境”,音乐触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得文化传播也上了“快车道”,但把最具细微、高质量的音乐魅力传递到人的耳朵里,还需要我们在技术应用上继续突破、不断攀登。

    人民网:您认为中国音乐该如何做好传承和创新?

    叶小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承古开新、守正创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就是植根我国传统戏曲音乐,内容、形式、节奏、旋律都具有显著的中国风格。中国音乐发展到今天,除上述特征外,还会对时代性有更高的要求。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越来越感到,中国音乐既应该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要有文化传承的血脉。现在有部分年轻人的作品,不怎么容易在国际或者国内得到共鸣,可能就有中国特色不足的原因。

    音乐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结合时代发展充分释放文艺创作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音乐流派,打造更多艺术佳作。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