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最贵”重要吗?
在艺术品市场上,冠以“最贵”的名头总是吸引人的眼球。高更的《When Will You Marry?》在2015年被媒体报道以近3亿美元的价格被私洽购藏,刷新了艺术品成交价格的纪录。但近日却因一场官司而再次被关注,并被拉下了全球最贵艺术品的宝座。
据媒体报道,高更作于1892年的《When Will You Marry》,在2014年9月私洽交易中,苏富比前高管、藏家鲁道夫·施特赫林以2.1亿美元将画作卖给了一家由英国艺术品经纪人盖伊·贝内特运营的公司,而贝内特代表的是卡塔尔的埃米尔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此事之所以闹上了法庭并被曝光,就是源于当时参与交易的一位关键人Simon de Pury。最初是Simon de Pury促成了买卖双方取得联系,现在Simon de Pury和他的夫人Michaela de Pury以及他们的合作伙伴一同将鲁道夫·施特赫林和其受托人告上了法庭,他们认为Simon de Pury应该因这笔交易获得1000万美元的佣金。
这种经济纠纷虽然已经与艺术自身没大关系了,背后却传递出艺术品交易中的许多问题。首先,这次诉讼涉及的是当时双方没有签署佣金合同,仅凭着互相信任而形成君子协定。在艺术品交易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的口头协议和默认的行规,也因此很多交易都没有相应的合同条款加以约束。无事则罢,一旦有事就陷入了谁也说不清楚,也难以举证的窘境。事实上,行规的约束效力非常有限,法律意识的缺失,导致合同签署被忽视,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也就顺理成章。不论最终判决如何,相信对双方都不是愉快的经历。
其次,还透露出艺术品交易中的诚实守信问题。据报道,施特赫林最初明确表示此幅高更作品价格不能低于2.5亿美元,后来的成交意向是2.3亿美元。现在施特赫林认为Simon de Pury有欺瞒行为,从而“没有资格获得这笔佣金”。Simon de Pury对此也有相关辩驳。具体过程、原因、结局,现在还没有最终判决,所以孰是孰非也难以判断。但从中不难看到,此次交易,买卖双方都是通过中间代理的艺术品经纪人进行,而经纪人的运作中,应该还是有些纰漏或疏忽。诚实守信是商业运作的基本守则,透明化的操作也是双方建立信任的一个前提。
最后,应该就是涉及所谓的“全球最贵”的名号。一幅2.1亿美元成交的作品,在此次诉讼之前真实的成交价格始终保持没有披露,反而一直被冠以3亿美元成交的噱头长达两三年。那么,这一价格是如何透露出来的?为什么在此次诉讼之前从没有异议?从2.1亿美元成交到近3亿美元的宣传目的何在?归根结底,还是商业运作下“全球最贵”的名声背后带来的影响力和相关利益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品交易中,不论是拍卖还是私洽,最后关注的焦点总是在成交价格上,而艺术品往往多是充当一个标的,一个在宣传中不可缺少的图片。关于艺术品自身,很少有人谈到这件作品的魅力何在、价值如何,谈到的只是一个价格,是否有些本末倒置?是不是全球最贵,真的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