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14日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丝绸之路的合作与交流,就是要促进科技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塑造中国文化在网上丝路建设的价值高地,打造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数字名片。
数字丝路是现代移动技术赋予“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主题
随着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中国目前已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和接近6亿的手机网民,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同时,互联网已成为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的主阵地,互联网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打破不同区域与国别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全球社会的互联互通,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这恰恰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体现。
北京大学谢新洲教授认为,互联网使人们超越地缘、血缘、业缘限制,依个人兴趣进行交往互动,并自愿结成社群。各种趣缘群体在虚拟空间蓬勃生长,突破时空结构壁垒和社会结构束缚,形成新的文化群体和文化现象。与此同时,诸如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在人类发展中形成的既有文化形式,也借助新媒体突破地域限制,在全世界传播。这些都使原有的文化边界被打破,推动形成新的世界文化版图。
数字丝路是现代移动技术赋予“一带一路”倡议的崭新内涵和时代命题,其发展与建设是中国互联网技术优势的价值外溢和成果共享。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要全面依托中国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和发展优势,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建设,制定“一带一路”信息传输的技术标准,培养互联网“一带一路”技术研发和平台运营的高级人才;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网合作,共建数字中枢,实现信息流、物流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数字连接和互联互通,让文化信息、文化产品乘上互联网的“翅膀”,占据互联网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制高点,维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数字丝路是对数字经济作出的中国式回应
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农耕社会经历工业社会之后的发展转型,培育了数字经济的新经济模式。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已经从土地、矿产、自然资源等物质要素让渡于数据、信息、文化创意等非物质要素。数字丝路正是着眼于互联网+的中国实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字新经济。
数字丝路包括“一带一路”数字丝路+传播媒介、“一带一路”数字丝路+生活服务和“一带一路”数字丝路+生产方式等多个方面。因此,要推动数字丝路的发展,首先要共建共享互联网“一带一路”传播推广平台,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综合策略,向全世界传播好“一带一路”的价值理念和实践成果;其次,要共建共享互联网“一带一路”生活服务平台,实施“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计划,推动产品贸易的自由流通和便利便捷,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活品质;最后,要共建共享互联网“一带一路”智能制造平台,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综合效益。
数字丝路是促进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加速器
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文化的传播通道,曾经影响和塑造了西方社会对传统中国的全部想象。“一带一路”也应该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播渠道,尤其是数字“丝路”,更应该在塑造中国话语体系、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中,起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作用。数字“丝路”的实施要注重“一带一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文化价值的凝练,要注重“一带一路”文化资源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互动体验价值的开发和利用。
“一带一路”倡议要实现政治互信和经济融合,根本上是实现文化包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情感集聚与联结人心的过程,是一种善良互动和价值循环的进程。中、哈、吉三国联合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一带一路”共享文化价值凝聚过程的成功范例,就是对“一带一路”文化资源膜拜价值的共建和文化身份的共享。我们要进一步挖掘这样的共享价值,让它成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的互信基石和价值高地。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一个超越历史、引领未来的精神坐标。这个精神坐标就是以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和现代文明为基础,经过不断演进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一带一路”以崭新的精神内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而数字丝路就是这个精神坐标上的重要函数。(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