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汉字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文化人物网天下收藏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天下收藏 >

    传承汉字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2015-12-08 14:47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阅读量:
    语音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的精神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无论思想共识的形成、精神力量的汇聚,还是社会风尚的引领、文化的繁荣发展,都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和依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汉字,汉字本身既是一个文化体系,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余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中,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不胜数的古籍文献、多如牛毛的诗词篇章,都是用汉字书写、记录、传抄的。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都是依靠汉字而保留下来的。
           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弘扬汉字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的血液之中,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的大事。
    一代文豪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甲骨学四堂”之一,他不仅在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建树,而且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和古代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为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用于记录占卜活动内容的古代文字,是汉字的鼻祖。在甲骨文、青铜铭文和古文字研究等方面,郭沫若的贡献令人瞩目。他注重对史料的“创造性使用”,这种“创造性”集中体现在对晚近发掘的考古资料—甲骨文和青铜铭文的解读之上。董作宾曾评价:“他把《诗》《书》《易》里面的纸上材料,把甲骨卜辞、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冶于一炉,制造出来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在甲骨学上,郭沫若“发其辞例”,跻身“甲骨四堂”之列,其代表作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等。在分期断代、卜辞文例、断片缀合、校对重片与残辞互补等方面,为甲骨学的编撰整理创立了一个科学体系。他主编的甲骨文集大成的资料汇编—《甲骨文合集》,收录甲骨41956片,是“甲骨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在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上,郭沫若凿破“两周八百年的混沌”,同样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主要著作有《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
           作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郭沫若一生还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对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其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承继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天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