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并发表演讲[视频]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李新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并发表演讲[视频]

    2021-04-30 13:27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阅读量:
    语音阅读


    2021年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在海南博鳌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王保胜/摄影报道



    著名文化学者、上海新冠文化艺术馆馆长李新华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上发表演讲






    著名文化学者、上海新冠文化艺术馆馆长李新华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并发表演讲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2021年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在海南博鳌举行,著名文化学者、上海新冠文化艺术馆馆长李新华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博鳌亚洲论坛特别代表王林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韩玉臣、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郭选昌雕塑艺术馆馆长郭选昌、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盛小云、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周昌新、中国艺术研究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朱乐耕、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方李莉、中国茶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傅天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菁汝等来自各界的代表就“文化强国建设与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本次圆桌会议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夫人、原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席侣海林主持。
           李新华在演讲中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时代,之所以成为万邦来朝的世界中心,除了拥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具有雄阔博大的文化气象。它不仅向国外输出丝绸、瓷器等器物,也向世界输出文化观念和文化制度,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周边国家文明的发展。同样,在北宋和明朝中晚期,中国的富足与繁华以及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也向海外传播,远到欧洲、非洲,中国的一些器物,像扇子、茶叶、丝绸等等,成为亚洲、欧洲的抢手货,中国的园林建筑被搬进欧洲皇家公园内,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也被引进到亚洲周边国家和欧洲的法国、德国等等。
           当今世界,我们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的时候,必须增强综合实力。而综合国力就包括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内核与价值旨归,它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和核心。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文化强国,对文艺工作者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指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持续深入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而深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艺术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收藏家,我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民间文物的收藏、保护、利用和传承。从中学时代开始,就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数十年,虽屡经曲折磨难,但仍然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并一直延续至今。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事关深化文明认知、赓续文化基因。
           民间收藏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开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断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吸引更多人加入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的行列,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历史文化遗产的收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可以说,民间文物收藏真正迎来了春天。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播文化、传递友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建设文化强国,民间收藏大有可为。

           监制丨黄健
           策划丨马斌
           记者丨冯海兵 苏晴
           制作丨马将平 张东立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