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腾发在写意——从中西绘画文明互鉴的视角欣赏尹沧海大写意画艺术特色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墨彩腾发在写意——从中西绘画文明互鉴的视角欣赏尹沧海大写意画艺术特色

    2019-09-04 18:07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阅读量:
    语音阅读
     
    独有豪情 2012年 365x144cm  尹沧海作品
        
           中国画写意笔墨技法是东方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创作意境之基,是审美情趣之需,是美术家创作的程式化语境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思维的真切表达,在世界美术创作进程中具有艺术共建共享优势。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当代著名美术家徐里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美术家协会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力营造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社会氛围,倡导文明互鉴交流,美术创作呈现缤彩纷呈的新气象、新境界、新作为。在美术家聚集的天津,亦是多姿多彩。近一时期,写意画家更加注重中西绘画文明的互鉴自觉,创作态势喜人。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开大学教授尹沧海,以其中西互鉴的大写意画风,彰显了独特艺术魅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他的作品有“墨彩腾发”之势。 
           去年12月,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和南开大学,在北京中国文史馆举办尹沧海美术作品展,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天津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曹秀荣在开幕式上致辞中评价说,“尹沧海的写意绘画,继承中国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借鉴西方绘画技巧,彰显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笔墨意境,是充满阳光的抒情世界。”今年5月15日,尹沧海作为中国美术界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文明交流大会”,聆听了习主席作的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重要主旨演讲,倍受鼓舞和启迪。
     

     
    雪韵清辉 2014年170x210cm  尹沧海作品
                 
           西方绘画的写意表现手法,是与西方绘画艺术相生相伴的,不曾间断过的。随着社会进程的演进,人类现代绘画发展趋势,已经从写实转向成写意。担任美术学科博士生导师的尹沧海教授,对此十分关注,经常和同学们讨论这个话题。当然,所谓的写实和写意不是互斥的关系,而是艺术多元的、互补的、共同的艺术形态。尹沧海在"亚洲文明交流大会“上的“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单元中,从“意象”、“文化精神"、"价值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画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得到了与会国外专家的赞同。回顾中外绘画史的变迁进步,留给人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当属中国敦煌的莫高窟,以及公元前二万多年的旧石器晚期的法国拉斯科洞穴画《野牛》,特别是被马克思赞誉为“显示出永久魅力”和被恩格斯赞誉为“一个新世界”的《米罗的维纳斯》,这座公元前四五百年古希腊大理石雕刻艺术作品,以创作者对人体丰富的认知和其高超的写实技巧,勾勒出人物的完美形象。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库尔贝(1819-1879)的《筛麦的女子》、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的《自由引导人民》,塑造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理想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9世纪后期,在法国出现了以莫奈(1840-1926)为代表人物的印象画派,突出色与光的运用,其代表作品《日出·印象》,画面中远处岸上的物体模糊不清,水和船与天空朦胧弥漫的朝雾融为一体,没有明确的形状。这应该由于受中国画的影响,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画和日本绘画流入了欧洲,被人采用,便产生了‘印象派’”。这一切,都与中国国画上的写意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直到后期印象派塞尚、渡尚、高更、梵高,都主张对色彩巧妙的安排运用,有意识的追求光色的对比、互补、反射、融合,以求意境的表达和手法变形之功效,着力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这种用几笔淡淡的蓝绿色和墨绿色写意般的构画,旨在有意追求形式美感而忽略内容的艺术手法,到了梵高(1845-1890)时期则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他宣称:“我不想正确的重现我眼睛看到的东西,而是较随意的使用色彩,以便有力的表现我自己。”20世纪以来,西方画派林林总总,如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达达派、未来派、抽象派、超现实派。立体派代表人物毕加索(1881-1973)和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1869-1945),前者主张彰显主观感情和造型的表现力;后者主张打破传统的造型观念与传统的透视法、明暗法兼而并用。总而言之,西方的油彩技法、西方的油画,也长期蕴含着写意之艺术。
     

     
     玉龙雪山  2011年  506x193cm  尹沧海作品
     
           中国的绘画写意艺术,源远流长。以被誉为画圣的唐代吴道子衣袂飘飘为标志,号称吴道当风。五代南唐时期的徐熙,在画花卉时,仅就墨色本身的变化来确定作品的“骨气风神”,用彩极为简淡,略施即收,独创了“落墨法”,其代表作为《雪竹图》。到了宋代,画坛写意之风盛行,许多文人骚客写词抒情并与绘画合璧,多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形式来表现。如郑肖思的《墨兰》,文同的《墨竹》,温日观的《水墨葡萄》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至元代,林良遂开创“院体”。林良字以善,画风活跃,纵情豁达,深得明代成化、弘治两朝(15世纪)皇帝的青睐,作为当时皇宫最有成就的写意花鸟画家,位尊御花苑之锦衣首席(相当于现在的美协主席、国家画院院长)。他的作品独树一帜。所绘植物枝繁叶茂,所绘禽鸟雀跃起舞。笔力雄浑,物象如生,着色简淡,却有墨法厚润之奇效。当以水墨为烟波时,其疏逸清淡之意境得到充分表达。而明代的“吴门四大家”更是大胆放开笔墨,率意挥写,最善用重墨浅色技法的当属沈周(字启南,号石田,1427-1509),他擅长山水花卉禽鱼,笔法豪放多变,抒达己意。值得一提的还有徐渭(1521-1592),他的写意花卉笔奇墨舞,妙趣横生,被誉为徐青藤。还有八大山人(1626-1705)的笔变形迈、石涛(1642-1718)画鱼犹如射箭,画芋头恰如其真。清朝的“扬州八怪”尽舞纵横驰骋之笔,尽显不拘绳墨之情趣。而近代现代如赵之谦(1829-1884)、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3-1957)、潘天寿(1897-1971)等大师级人物均在写意方面有各领风骚的艺术建树。吴昌硕大胆以重墨重彩并用,大红大绿对比,达其诗意遐想的美术创作意境,倡导的“不求形似求生韵”之主张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是齐白石大师,他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调“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创作的花鸟虫草,可以说是写意艺术的顶峰,工中有带写,写中有工笔,工写相融,画外之意境独占鳌头。齐白石被誉为“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他的艺术成就甚至得到了毕加索的推崇。纵观中外美术史,中外美术家们在创作生涯中,无不被主观写意所左右,无不为客观写意所影响。超越写意意识流的美术家似乎是不存在的。而本篇所要评述的尹沧海国画艺术,则是“小写意”“大写意”“超大写意”兼而有之,有必要进行一番技艺方面的研赏。
     

     
    九华秋莲 2009年 138x68cm  尹沧海作品
     
           作为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首届世界美术学院联盟艺术委员、当代大写意花鸟艺术研究院院长的尹沧海,具有宽阔的视野,主观上致力于横贯中西艺术,花了很大力气做中西造型艺术的比较研究,并潜心付诸于他的创作实践。他用大量的时间研究探索国际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技法起源、发展、变革,涵盖了西方原始的艺术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现实主义的绘画;我国古代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雕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雕塑,唐宋时期的人物画,特别是两宋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等。他以穿越历史时刻的艺术勇气,兼收并蓄,反复比较,反复选校。艺术的事,其实没有多少捷径可走。有观察才能有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精准认知。华罗庚的优选法,尹沧海掌握的好,运用的也好,这是尹沧海的独到之处。像他这样工于研究,甘于探索,以工匠精神持之以恒探索创新写意艺术的,在中国美术界为数不多,难能可贵有这么一种严谨的学术精神。
           尹沧海的写意特色之一:单色画法,大有墨彩腾发之势。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是由煤烟或松烟等物质制作而成, 是毛笔之伴侣,而如果做起画来,仅仅用黑色单一颜色很难绘制出精美的图画来,但尹沧海做到了,而且做到非常地道,把浓墨、淡墨、深墨、浅墨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迈阿密游艇侍者 2012年 44x59cm  尹沧海作品
     
           如人物画《吉降祥》、《船子德成》、《迈阿密游艇侍者》、《南龙古寨老人》;山水画《南塘雨过秋如洗》、《大音希声》、《喀纳斯风雪》、《甘南白龙江源头》、《黄山莲花峰》、《旧金山写生》、《根坡》;花鸟画《兰之姿》、《青青南塘》、《生之和》、《春江潮水连海平》等,以扫墨、涂墨、点墨、着墨等多种变幻之技法,尽显水墨功夫之能事。以墨之浅淡浓厚,达到“以墨显色彩,以色助墨光”的意境。《生之乐》(丁酉年,48×69CM)的画面表现的是一条快速游动的鱼儿,简寥几笔,毫无余笔,却大有“笔简而形具”以极简有限的笔墨,表现无限之意象。用线勾出鱼的鳞背部分,再用浅淡墨痕做衬,画出鱼鳍,表现鱼的动感,以点墨表现鱼在游弋中的生动眼神,表现的活灵活现。颇有八大山水以墨代色、纵笔达意、酣畅朴茂的风格。《青青南塘》(59×44CM)仅仅画了四笔粗干,辅之以差异化的泼墨铺陈,加之不到20笔的植物筋条,一副秋荷呼之欲出。从绘制技巧上看,先以其墨色排定其枝叶,以浓墨粗笔勾扫,而对叶的表现仅仅以轻描淡写为之,用墨浅淡且略略微施,润笔写意,不惟肖似形类,切求得传其神。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象恰如徐熙“落墨花”之超凡脱俗之画风,犹如一脉相承,尤其是尹沧海“减笔法”,更是引人注目,尹沧海以草书题款,与画面几近融为一体。率意如舞的笔墨,洋洋洒洒的态势和随心所欲的配置,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勾勾抹抹似乎漫不经心,似无章法,其实谋篇布局尽在不言中,如流淌的交响乐音符,韵意无处不在。
     

     
    暖烟轻逐晓气清 2015年 145x145cm  尹沧海作品
     
           虽然是单色画法,尹沧海在呼应开合取势及虚实处理方面亦有雄厚功力。按照中国画正规的传统章法,画内与画外内容和空间墨色铃印之形式间须相互照应相互联系。虽历史形成京津画派、长安画派、金陵画派、岭南画派艺术风格不尽相同,方法各异,有的从下而上,有的始起于上,也有由左至右。尹沧海认为,单墨色调的绘画应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他为了精准把握画内与画外的相互呼应,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交叉使用。例如《兰之姿》这幅作品,尹沧海一改画兰如淑女的雅致之陈规,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兰花王者之风。他把兰叶呈60°伸展开来,安排在外,结点设置在内。扩大了视程空间,提升了兰花的审美意蕴。尹沧海单色画法在布局上注重“取势”善于巧妙留白,意在四方,志在中央,90°大转角,把主要景物置于边陲地带,以求造形取势,使画面主题突出,加上潜心利用空白与墨色的黑形成的鲜明对比,构造墨是实,白是虚,虚实相生相伴,相互交织的效果。正如潘天寿所说的那样:“画事能知以实求虚,以虚求实,即虚实变化之道也。”

     
     
    大音希声 1992年 200x200cm  尹沧海作品
     
           从诸多近期尹沧海作品看,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作品就是《大音希声》(200×200CM),墨彩腾发之势跃然纸上。对于尹沧海单墨艺术成就,我国著名的美术史学家陈绶祥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顺滑而有节奏,干脆中不失绵柔,大幅不空,小幅不塞,涂染处彰显笔路,写话处紧劲浑然。其不少精妙处十分难能可贵,且不失雏凤新事。”我认为,这个评价是中肯的,准确的勾勒出尹沧海的艺术风格。
           尹沧海的写意特色之二:笔墨变形,且又把持住结构之美。笔墨变形是写意画表现形式的重要要素,是衡量写意作品水准的试金石,也一直是美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且,历代中国画家都在不停的探索,延伸对于笔墨的探索,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没有最高境界,只有更高境界。从宋代开始探索直到近代,美术家们对于笔墨变形的主管运用的艺术热情从未出现低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作人、吴冠中等诸多大师级艺术家都有不懈的尝试。吴冠中先生曾提出过“笔墨为零”的实践结论,这实际上是对笔墨技法提出了更高的坐标系,引起了热烈讨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美术创作的改革包括对笔墨运用手法创新的探索,犹如钱塘江大潮一样澎湃,美术家们渴望并大胆尝试让古老的中国笔墨顺应时代,焕发生机,注入活力,使之显示出新的强大艺术生命力。这个浪潮在1985年达到空前的程度(后称“八五现象”)。禁锢了多年的创作思维一经解放,便浩浩荡荡奔腾向前。尹沧海自然经历了这场空前的“美术革命”,同时,接受了这场“美术革命”的洗礼。最为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美术家,尹沧海必然在思维方式上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尹沧海读过很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过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熟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有许多时代印记特点的文艺政策、文艺制度的理论主张。他潜心研究了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也阅读了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作品。

     
     
    布袋和尚 2014年 52x68cm  尹沧海作品
     
           而尹沧海更为热衷的是神奇的中国笔墨,好比虔诚的教徒对大千世界奥秘探索的孜孜渴望,而使他获得巨大的思想上的、精神上的力量的,还是进入新时代,是他深情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习总书记关于艺术家要用作品说话,要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良文化。总书记的教导给他指明了方向。至此以来,尹沧海的美术作品笔墨变形的艺术功力和创作张力愈发显现出来。他的创作激情和通过对笔墨变形艺术的追求,可以透过他的近一个时期以来的作品深刻解读,例如《箭扣长城》(59×44CM)、《转山叠田》(118×54CM)、《火烧云》(365×144CM)、《莽昆仑》(530×193CM)等。

     
     
    莽昆仑2016年 503x193cm  尹沧海作品
     
           中国画基于水墨,长于水墨,笔墨变化之奇妙,之魅力,如宇宙星空,浩瀚无垠。众所周知,中国画的技法皆与笔墨应用相关,尤其是我国花鸟画经过唐代、宋代的发展,逐渐成为与人物画、山水画并列的三大科目。这个时期的西蜀画家黄氏父子(黄荃、黄居)和南唐归来的画家徐宗嗣,虽有富丽精致、彩色晕叠之风格,但都不忽略笔墨变形之技。一部中国美术史证明,美术家自身的文化修养、学识程度、美学观念,都直接影响到其对水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对笔墨变形的领悟,所谓“水墨渲淡”、“泼墨放形”亦应是笔墨变形题中应有之意。尹沧海精通诗、书、画,渊博的知识使他能够达到墨淡淋漓的境地。水墨变幻,生气勃勃,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可以感悟到他笔墨变形的成熟程度,以多姿多样的画法和笔势,干的、湿的、浓的、淡的、轻柔的、凝重的,有时用泼墨破笔之法,笔飞墨舞。使绘画作品艺术表现更为大气、灵动、厚重。加之他重视色彩,重视当代自然题材的选择,重视对当代现实生活,对社会热点的真实描绘,其作品给人美的享受。同时,尹沧海十分关注作品结构的完美,笔触苍茫雄厚,点染劲健,对比强烈,刚柔相配。尹沧海在山石、树木、花卉、瓜果之中用点,在兽、鱼、鸟、虫中用点,相互匹配,用点恰当合理,善于表现对象的形质特征,抒发景物人性化情感,以结构的完美烘托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之完美,因而极具现代绘画形式的美感和心意。能够感受到中国创作的结构之美和结构的力量,避免了杂乱无章。
     

     
    雨中叠翠  2012年 44x59cm  尹沧海作品
     
           尹沧海的写意特色之三:章法严谨,合乎规律。顾恺之说:“若画轻物,宜利其笔,若画重物,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尹沧海以严谨的水分控制,来肆情抒展自己的笔墨语言,他的创作,意境清华,形态飘逸,以其特有的形态美、墨彩美而独树一帜。他时而执笔欲紧,时而运笔欲活,悬肘自如,高低起伏,快慢顿挫,虚实粗细总相宜,活泼妥当,变化如意,天真幽淡,意趣别致,笔墨超脱,达到“密不通风,疏可跑马”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爽神悦目之感。
     

     
    梦萦湘沅万里秋 2012年 366x144cm  尹沧海作品
     
           中国画是非常讲章法的,写意不是随心所欲,不是漫无边际。搞建筑有“四梁八柱”之规,作画有布局、结构、线条、用墨、着色之章法。画写意花鸟,讲究“八位出枝法”,即一般不可从画面四个角上和四个边侧的中间位置张扬出枝,又不可线条的对称平衡。当然,也有传统意义上的分割比率的章法,就是通常所说的“黄金分割率”。其中,“三结构图公式”,是写意画家创作应当遵循的套路。主线要伸展;辅线要陪衬;破线要活跃。尹沧海的写意作品,大都体现了国画艺术的章法规范,顺应画理。因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秋酣 2015年 145x145cm  尹沧海作品
     
           尹沧海在创作实践中,有较强的章法意识,注意疏密有致,上下呼应,左右顾盼,恰当的避让穿插,把握聚散虚实,如《旧金山写生》这幅作品。透过他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作为从事教育的造型艺术家的章法自觉。不仅尹沧海在国画写意创作上章法严谨,天津美术界一直有这个好风气。天津美术界以严谨的工匠精神而闻名,在中国美术界队伍中是一支劲旅,很有功夫实力。2004年天津建城600周年时,天津市政协组织出版了一本叫做《画说天津600年》的画册,当时我写了一篇题为《津派国画艺术的经典—评“画说天津600年”》,《天津日报》整版发表,还召开一个艺术研讨会,曹主席主持讲话时强调,这批作品章法严谨,特色十分鲜明,反映了津派国画的艺术自觉和艺术成就。这不仅是当代天津建城600周年,也是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发展的一个文化平台、文化载体。天津美术界在全国极有影响,有从延安来的老一辈艺术家孙其峰,有闻名遐迩的何家英、杜滋龄、王美芳,还有后起之秀韩三省等。给我深刻的印象是天津美术界是个很有工匠精神的艺术群体,人人都不浮躁,人人都在潜心创作。一直走正道,正儿八经的作画,画正经的东西,发挥正能量。尹沧海是著名学者,著作等身,出版有《尹沧海画集》、《尹沧海速写集》、《尹沧海书法字》等20多部美术作品专著。仔细阅读欣赏,你就会发现尹沧海的作品大都是反映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人文中国的佳作,件件作品都有章法,没有“无标题音乐”的作品,表现了一位负责的美术家的社会承担。不久前在中国文史馆举办的“尹沧海作品展”上,尹沧海低调表示将更加自觉的继承弘扬中国画写意章法之传统,并勇于创新,为美术繁荣贡献力量。


     
    阳朔之秋 2011年 365x143cm  尹沧海作品
     
           尹沧海全然没有耍大牌的样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尹沧海的巨幅作品在人民大会堂、首都机场等诸多国家级重要场所都有悬挂,有些作品被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衷心祝愿墨彩腾发的尹沧海写意创作,继续文明互鉴,行稳致远!

     
    白煜章
    2019年8月27日 
    作者为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林业文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赵建华、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