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文情怀俯视当代古今世界——读吴为山的雕塑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传统人文情怀俯视当代古今世界——读吴为山的雕塑

    2019-06-26 11:39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阅读量:
    语音阅读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于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为东汉明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推崇写意,从商周战国的木俑铜像,到隋唐的陶俑石雕,无不体现了写意的审美观
     
           吴为山并非首创“写意雕塑”,而是正如邵大箴指出吴为山追求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略形重神。



    《阿波罗陶像》,高约175厘米,现藏罗马朱理教皇的别墅内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推崇写意,西方讲究写实。从商周战国的木俑铜像,到隋唐的陶俑石雕,无不体现了写意的审美观。同样年代罗马希腊的雕塑却是严格写实的。从公元前460年奥林匹亚神庙里的《阿波罗》像,到1503年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理石雕像,无不如此。
     


    《大卫》,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高3.96米,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法国雕塑家罗丹1897年用泥灰雕塑了写意的《巴尔扎克》像,结果委托他的作家协会拒绝接受这座塑像。艺术史家蔓克维·列维说:“《巴尔扎克》肖像是高度个性化的,有着深思熟虑的主观性,这与其说是为十九世纪提供了关于肖像雕塑的一般概念,不如说是转达了对巴尔扎克的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就是罗丹对“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的精神读象。视觉艺术从中国商代直到十九世纪,西方人晚了三千五百年,才接受了更为深刻的写意审美观。
     


    《巴尔扎克像》,青铜,铸于1954年,奥古斯特·罗丹

           吴为山继承中国美学,把艺术看着一种德性化人格的道路。艺术创作“以形写神”;欧阳修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吴为山他首创的是,以传统人文情怀的眼光,面对当今世界现代审美观和它历史踪迹及其对话。展现了整体的世界观和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的人文智慧和时代精神。
     


    《问道》,吴为山雕塑

           吴为山的雕塑《问道》,孔子和老子已成为了中国人“儒、道、释”三家思想来源中的两个接地的精神形象。高高崇立,它既是没有宗教传统的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与平民百姓每日对话解答疑问的父亲。他们高崇显示着万能和雄伟,和蔼的面容蕴藏着宽容和善良。
     


    《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吴为山雕塑

           雕塑《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经典地诠释了东西方世界和不同时代文明对话,达·芬奇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的形象魁伟,食指点着上苍无言而语:这就是真理。齐白石握着挂有葫芦的高树杆,一脸饱经风霜的智慧和谦虚,人们不禁要问那葫芦里有何仙丹妙药?
     


    《鲁迅像》,吴为山雕塑

           雕塑《鲁迅头像》是个小型雕塑。以如此大块面造型语言塑造的头像,大胆简练,却又生动的表达了人物的个性,看着雕像心中响起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天人合一——老子》,吴为山雕塑

           18米高的青铜雕塑《天人合一——老子》,巧妙地把极为抽象的道家哲理思想,“天人合一”附於了可以触抹,可以仰望,更可以进入被接受容纳的殿堂。
           另一个常见的题材,《奥运会火炬传送者》。看过太多写实的这类雕塑,此刻突然醒悟到奔跑者的速度来自他的力度,雕塑蛮写实的,变形夸张不多,传神到位。把吴为山的雕塑称为写意雕塑,实在太确切了。“写意”是个多意词,用在雕塑上很容易想到就是传神。翻译成英文freehand 就不知所云了。吴为山把雕塑这个形体的塑造艺术,以实在的具体形象,诠释了中文“写意”的概念,并推广到西方让全世界都能够理解。
           吴为山的雕塑就是以形写神,略形重神的雕塑,是弘扬中国美学俯视世界的雕塑。
    (美) 资深艺术评论家  巴佬
    美国中华现代艺术研究院  蔡居


     
    责任编辑:赵建华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