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军营 为画兵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走笔军营 为画兵

    2018-05-17 17:03
    来源:未知
    阅读量:
    语音阅读
    ——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学员苗菁菁



    《心航》 绢本工笔画 180×110cm  苗菁菁作品 2017年创作  先后入选第十三届全军美展、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全国美术高校优秀作品展
     


    苗菁菁创作《心航》
     


    苗菁菁正在军营采风创作
     


    苗菁菁部队采风作品
     


    苗菁菁部队采风作品
     


    苗菁菁部队采风作品
     


    苗菁菁部队采风作品
     


    《士兵日记》之一  水墨石膏画  苗菁菁作品
     


    《士兵日记》之一  水墨石膏画  苗菁菁作品



    《士兵日记》之一  水墨石膏画  苗菁菁作品



    《士兵日记》之一  水墨石膏画  苗菁菁作品


           近日,笔者从北京一个题为“心航”人物写生作业点评会上看到一组士兵形象绘画作品,画中士兵或坐或立或躺或卧,形象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既有战士训练时的刚毅表情,也有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既有石膏板呈现的水墨效果,也有浮雕凸显的力量与美,鲜活的画面,新颖的表现,引得到场美术专家仔细观赏,不住点评。
           “军人职业令人崇敬,战士形象最为生动。只要有机会我就走进军营,用画笔记录新时代士兵最美、最为生动的瞬间。”绘画作者、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在校学员苗菁菁如是说。
     
    三代从军 兵缘不解
     
           确切的说,苗菁菁是在军人家庭和艺术氛围双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据了解,她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曾担任战地记者,以讽刺漫画和缺角诗的形式在《特种兵》杂志等报刊上揭露侵略者的丑态。爷爷50年代曾跟随油画大师罗工柳学习油画,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部队负责筹建董存瑞烈士纪念馆期间,曾为英雄画像和塑像,后来由他创作的董存瑞素描画像被作为宣传画悬挂在军营,至今让家人引以为傲。
           菁菁的父母也都是军人家庭出身,父亲长期从事文艺工作,对书画艺术酷爱有佳,母亲从事邮政文化工作,平时爱好诗文,菁菁就是在这种笔墨书香的环境中慢慢熏陶长大,不自觉地爱上了绘画,父母也在这方面注重培养,从蒙童涂鸦到兴趣培养,再到专业机构培训,菁菁的艺术见识和技艺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最终于201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这是三代人的理想追求,有着三代军人的美好向往。
           走艺术道路本身是艰辛的、孤独的,要有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要有对艺术的真正热爱。菁菁2018年即将毕业,用她自己的话说,在这四年求学中,有军事训练的摸爬滚打、有军旅生活的整齐划一,有美术技艺的艰苦打磨,有专业培养的精益求精,有写生创作的执着行走,有作品参展的欣喜时刻……一路走来,有寂寞,有艰辛,有痛苦,也有感悟,有坚持,有快乐,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为国家和军队文艺繁荣作贡献,这一生都不后悔。
     
    心中有兵 笔下生情
     
             “要想画好兵,就得走近兵、了解兵。”苗菁菁在交流中这样说。心中有兵,才能笔下带情;真正知兵,才能画出兵味。知兵的程度有多深,笔下的感情就有多真;知兵的情况有多细,纸上的兵味就有多浓。“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学员要常到基层一线熟悉官兵工作训练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捕捉到真实的瞬间。学院在基层部队建立了多个采风实习点,每年都组织师生深入军营,菁菁抓住每一次与基层官兵接触的机会为战士们拍照片、画速写,还担任过义务教员,为干部战士讲授绘画欣赏课,在与官兵交流中不断体验感受,积累创作素材和灵感。
           “初到军营采风写生,我便痴迷于画军营战士各种表情、各种动作,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生活场景却有表达不完的感人内容,尤其是士兵在训练场上每时每刻的表情,会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表现要素。”为画好兵,塑造新时代士兵的新形象,苗菁菁多次深入军营,北京武警和特战部队、安徽黄山通信部队、新疆边防部队都留下了她写生采风的足迹。一次到北京某特战部队军营采风写生,看到战士们在器械训练场上快速奔跑,在泥泞的壕沟里匍匐前进,在废弃的高楼上攀爬速降,她既兴奋又感动,这些生龙活虎的画面不正是最好最生动的表达吗,于是她拿起速写本快速记录下来。训练间歇她抓紧寻找有着棱角分明形象的战士,与他们盘坐在一起沟通交流,到宿舍捕捉记录他们的生活瞬间,她珍惜每一次采风机会,就想把这些可爱的士兵形象多一些真实刻画和呈现。
           菁菁的父亲曾赴新疆援疆,她逢假期和妈妈到新疆探亲,每到边疆,必走军营,边防部队官兵的印象又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艰巨的任务,艰苦的环境,多民族组成的集体,使这里的战士与内地有很大不同。菁菁在这里、从官兵的脸上,感受到中国边防军人守护国门的坚定,风雨无阻的忠贞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她每每拿起画笔都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和一份责任。
           “还从来没人画过我呢”,菁菁每画完一张速写稿,都会先让战士们看画签名,提提意见,每当看到战士们拿着画定睛看着,腼腆笑着的表情时,她也被这样的画面感染了,为他们远走万里也值得。
           在校学习期间,菁菁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彼此建立了深厚感情,学校军规严整,一日作息、军政教育、文化学习、专业培训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校园生活成为熟悉而美好的记忆。初入军校的新学员对未来学习生活充满期待,对新时期军队改革充满信心,源于此,她在2017年初精心构思创作了绢本设色工笔画《心航》,画面中,两位女学员仿佛在对镜试穿新衣,又好像在出门前整理行装,鱼缸里的小鱼与墙上劈波斩浪的军舰遥相呼应,水中畅行,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军旅生活的憧憬和对祖国实现强军梦的期盼。这幅《心航》既是人生新的征程,心向远方,又是投身军队改革新的启航。就像她画中的小鱼终究回归大海,梦逐碧浪启新航。她的人生之路,将在艺术的海洋里逐浪排空,勇往直前。这幅作品连续入选第十三届全军美展、百年女性艺术大展和全国高校优秀美术作品展。有评论这样说:“整幅作品既展示了军校女学员飒爽英姿,又表达了互帮互助的战友之爱,恬静柔美中透着新时代军人的阳光和自信。”
     
    探索创新 展兵风采
      
           在绘画者眼中,新时代的中国军人形象该如何表现呢?铁血刚毅、坚韧不拔、顽强勇敢、使命担当、牺牲奉献、充满理想等等词汇都汇聚到苗菁菁脑海里,幻化成一种创作激情和冲动,《士兵日记》系列人物画像从她笔下诞生。
           这组作品是用水墨技法在石膏板上创作的,每一块刻画一个战士头部特写形象,他们姿态各异,表情夸张,静如冬眠,动如生风,普普通通的士兵形象在这种独特的绘画技法作品上“复活”了,令观者感到新奇和震撼。
           据了解,在石膏板上用水墨作画是菁菁的一种创新尝试,作品中,无论是水墨晕染的人物形象,还是手脚线条造型中画面肌理处理,都很与众不同。在专家看来,这种尝试的绘画手段在国内尚属少见,运用到表现士兵形象不失为一种绘画探索与研究。
           苗菁菁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学校没有开设水墨实验课,创作过程没有那么顺利,石膏板上作画非常见笔且无法修改,所以不能轻易画错,如果实在不满意就只能用利器刮掉,但还是会留有很深的痕迹,就这一点来说与宣纸的特性的确大同小异。有困难的同时也有很多惊喜,创作过程中发现石膏板能够产生很多肌理,在与不同的材料进行碰撞时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我认为目前我的能力还没有将它的特性发挥完全,有待今后继续深入挖掘和探索。”画家曹瑞华看后点评说:菁菁的画作在传统的绘画上下了很大功夫,又有新的深入官兵生活写照,思想、笔墨、造型、韵味、情感等都有表现,在当下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一个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感,用手中的画笔,呕歌了军人情怀,呕歌了时代。人物画家狄少英点评说:作者手法多样,造型严谨准确,节奏清雅明快,人物表情及动态舒适生动,对人物结构的理解深刻。从作品中看出了她的细心,也看出了她的自信,心底明朗,线条清妍。
           目前,苗菁菁正在驻京某武警基地采风创作,在与笔者通话时道出了她的心声:四年的学业只是艺术求索的开始,火热的军营有很多鲜活的现实题材等待她去挖掘。作为即将告别校园的一名军旅文艺工作者,她将继续走进军营,用画笔展现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自信与风采。(军报记者 徐小龙)


    责任编辑:赵建华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