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杵 一锭徽墨初始成

2019-07-27 中国文化人物 中国文化人物网

徽墨之美(左上);描金(右上);捶泥(左下);制墨工匠(右下)。

“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研无声”,落纸如漆,万古存真。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的绩溪、屯溪、歙县而得名。流传千年的徽墨技艺,蕴含着怎样的文明密码?在安徽绩溪县上庄镇老胡开文墨厂,笔者探秘了徽墨制作繁复的工艺流程。“龙麝黄金皆不贵,墨工汗水是精魂”,徽墨传承的背后是墨魂铸造的匠人的坚持,是他们用黝黑粗糙的双手缔造了墨锭的灵魂。

一两徽墨一两金

徽墨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天下墨业在绩溪。”清代徽墨四大家,绩溪就有其二:汪近圣和胡开文,胡开文是近代影响最大的一位制墨大师,是上庄镇人。上庄镇地处徽州腹地的绩溪,很早就是徽墨的重要产地。胡开文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创立了胡开文墨庄。胡开文制墨集各家之长,既坚持古制,又勇于创新,他创制了“八宝五胆药墨”——以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等和入水牛角、羚羊角、珍珠、牛黄、麝香、朱砂等珍贵药材入墨,成为一代药墨宗师。1915年,胡开文墨庄的“地球墨”还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今天的老胡开文墨厂,精制的徽墨产品继续守护着传统的制墨古法,继承着先人的智慧。

走进墨厂车间,老师傅董玉安正从热气蒸腾的锅里揪出一大团和好的墨泥,放在浸透墨色的木墩上,用锤子反复捶打,并不时用铲子翻搅着捶打过的泥饼。这些墨泥都是用天然胶和成的,为了让墨中的各种材料充分混合,每一块墨坯都要经过千杵万揉充分捶打,这样才能让各种原材料充分混合。

“制墨是个体力活,墨泥就是徽墨的魂。”董玉安所制的墨坯延用古法,原料加工工序复杂,覆碗收烟,集烟制墨。古法制墨第一步先要炼烟。炼烟是一门苦差事,在一间完全封闭的高温烟房里,点起一盏盏桐油灯,上面覆盖一只只大大的瓷碗,袅袅飞烟把罩盖碗熏得墨黑,沉淀起一层薄薄的粉末,匠人在高温烟房中不停地拨灯芯、添油和扫烟。“烟房点烟实难熬,赤身喘气入阴槽。熬尽灯油沥尽胆,留取乌金千秋照。”董玉安道出了墨烟的来之不易。

有了烟灰还不行,董玉安说,黏合还需要上好的胶,最常用的就是猪骨头、牛骨头熬的胶油,最高级的油烟墨里放的是阿胶,还有丁香、麝香、冰片等珍贵药材,真正是“一两徽墨一两金。”

工序繁复更用心

董玉安把墨泥放到工作台上开始制墨,不大的台面上井然有序地摆满了小刀、小锤、剪子、墨模等工具。只见他麻利地从一团墨泥上揪下一小团,放到天平上精准称重后,又放到桌台上搓成圆条,然后趁热放入扣在一起的木制墨模槽里,用两手的拇指压实,扣上模板。不一会儿,五六个模具便一一被填上墨泥。董玉安抱起装好墨的模具放在身后的杠杆板凳上,利用杠杆原理,猛然坐到长木凳一端,使劲将墨压制进模具。“这还不能动,还要等一等,墨条温度冷却下来,墨条的硬度才能保证。”放了一会儿后,董玉安把模具打开,将其中的墨条一一取出,再用剪刀进行修边,一支支刻着“金不换”“紫玉光”“丹凤朝阳”等字样的墨锭就成型了。

不大一会儿,一大团墨泥就在董玉安的手上变成了一个个墨条。这只是徽墨成型的开始,距离墨条真正使用还要经历大约半年时间的阴晾才行。

在专门的晾墨房中,木架上成千上万的墨条正在慢慢挥发着它们体内的水分。晾墨房里讲究多,风不能吹,光不能晒,火不能烤,还要恒温恒湿。董玉安说,阴晾的过程极为漫长,必须让墨条中的水分缓慢而自然地散发出去。一般一两的小墨条要存放4个月到半年,如果遇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或是体积稍大的墨锭,阴晾的时间还需更长。

晾墨房的旁边是描金车间,在完成了漫长的阴晾以后,要给墨块描金。按照墨锭上的图案和字,用颜料进行描画、填彩,为的是增加墨锭外观的美感。至此,历经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等一系列繁复的工序,徽墨终于做好了。

墨工手里成型的一锭锭徽墨光泽如漆,每一块质量上乘的徽墨都承载着制墨匠人执着的人生历练。

历经千年仍要创新

“人磨墨,墨磨人。制墨时,再苦再累也不可少砸一锤,要不墨的黏性保证不了;晾墨时,只要有风,一定要随时翻晒,要不将来墨条会变形,外形就会走样。手工制墨工序复杂,没有捷径可走,每道工序都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制出的墨锭质地不佳。做得不好的墨,压成型后开始是看不出来的,经过几个月晾干后就要开裂了。即使成品后看起来品相很好的墨,也要耐得住时间的打磨,一锭好墨,真正检验它效果的只有漫长的时间。所以,要凭良心去做。”董玉安说,徽墨的古法技艺是通过好多代人的智慧积累沉淀下来的,他感觉自己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文房四宝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墨汁已被化学墨汁替代,文房四宝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原材料紧缺、人才匮乏、生产方式落后、浪费大、成本高等问题。传统徽墨制作劳动强度大、收益不高;特别是制烟环节,又脏又累,需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学愿干这一行。而老一辈的制墨艺人逐渐年老去世,徽墨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困难。另外,原料奇缺、价格上涨,也导致制墨企业的效益不佳。

在老艺人的努力下,徽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品种。另外,他们将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并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以供人们鉴藏,这也是现代制墨业的一大特色。现在,徽墨的墨模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成为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在工业制图、装潢美术、医药、描瓷等许多方面,徽墨也有广泛应用。(晋华)

(责编:赵建华)

阅读
点赞
32232
阅读量:
特别推荐